top of page

《彩雲間:2016雕塑計畫》藝文產鏈的完整鏈結

今藝術 October 2016 No.290 P.196~197

文|張玉音

積極推進當代藝術差異媒材探詢與展示的朝代畫廊,此次以當代雕塑的多元光譜呈現為主,與麗寶文化藝術基金會、國立台灣藝術大學雕塑學系三方共同合作舉辦「彩雲間-2016雕塑計畫」。麗寶文化藝術基金會已持續耕耘當代雕塑藝術多年,並成功舉辦數屆「麗寶國際雕塑雙年展」,讓台灣當代雕塑於國際上逐步打開知名度。而台藝大雕塑系副教授宋璽德,也多次以策展人身分為基金會非營利藝文空間「彩雲藝廊」舉辦立體、雕塑相關策畫展覽,讓此處成為青年雕塑藝術家演練的展示基地,此次展覽更期待搭築起藝文產學合作、多方交流的可能性。

 

糾結現實的感性

展出藝術家林辰勳的雕塑系列以人形和動物的形象結合,描繪現代心靈與社會邊緣糾結、疏離的現象,極具劇場性的造型表現,也深刻凸顯弱勢族群以負面的眼神注視社會發展,產生對生活無力、被遺棄感的景象。這些劇照般的哀歌雕塑,提出屬於年輕藝術家對於社會人文關懷的宣言。江基名透過塑造細膩表情、衣著、細微舉止、動作構成主客觀交織下的「少女」形象,反映年輕藝術家對於未來的憧憬與希望,帶有美好想像卻又害怕失望的矛盾感,透過藝術家觀察的視線,「少女」成為現實與理想之間的測距轉換,並無形反映出屬於青春年華,現實與理想間似近又遠的曖眛感性。日本木雕藝術家阿部乳坊(Nyubo Abe)作品大多是由一身體中心軸支撐雙臂的平衡槓桿為主,呈現不穩定的平衡狀態,此次參展作品為 一以飛行姿態拉長手臂與腿部的人形,雕塑本身似乎成為輕薄的載體,穿越現實、記憶等束縛和限制,而心靈的自由釋放與欣喜不安並存於其結構的巧思之中。曾上杰的木雕也明確與自身的內在相關,特別擅以擬物與擬人交錯的敘事方式,闡釋內心複雜的結構。

質地實驗的探詢

從雕塑基礎卻深奧的造型出發,蘇韋綺以鋼鐵鍛打創造金屬物質「螺旋」般的滑順,緞帶般的優雅舞動的線條,帶來材質問二元的有機辯證,在透過火烤鍛打與細膩敲槌的 不鏽鋼材質,表現物理支撐點結構轉換,包括物件的恆靜與震動、堅韌與柔和、內縮與外緣,藝術家曾談到「造形對我來說已經不那樣重要,重要的是它已經開始轉變、蛻變」呈現透過手工與物理材質結合的創作內容。林冠君此次展出的動物系列如《馬卡茸:您說的是》, 以異材質鹿章與毛髮的並置諷諭公眾人物失言的荒謬,從中可以看到造型語彙在精練的技巧下如何轉化為概念的完整呈現,在石雕古典與沉重的意象之中,如何置入當代議題與哲思的思考。徐瑞謙的作品更是一場材質偽裝與保護色的辯證,他以材料物質性的光譜為表現內容,刻意創造出異於材質刻版意象的辯證風景,讓規格化與風格化的材質本身,透過厚度、鐵鏽、柔軟度等條件異動,解放材質在造型創作中的先天限制。

人形的多樣轉譯

洪瑞翔的作品以塑造寫實的人體為主,以人體的細節與皮膚裝飾做為思想的載體,如仿真的光頭女體上,透過描繪的裝飾性與紋身符號,強化造型視覺上的衝突與吸引力,極盡所能的以客觀寫實角度,切入作品所表現的人性議題上。楊鎮遠延續對於次文化與「御宅族」的關注,其金屬系列作品可以窺見他對材質掌握和技巧的極致追求,在其「終極戰士」系列作品中,可觀察到無論西方或東方科幻文化的影響深度,及如何再現虛擬成為現實的造形思考,即便著力於異國文化的記憶描寫,仍融入極具個人詮釋與在地性文化的文化反芻。葉欣樺作品中以人體皮膜擠壓、扭曲、對折等超現實方式,然而此種變形卻無損人形面孔苟存的安詳感,異常的狀態卻意外反映出現實的真實性。

此次「彩雲間」展覽促成的三方合作,對於藝術家而言,除了累積展示經歷,更是期許能將非營利的學術性,和商業畫廊的市揚性銜接,能更實際面對產業鏈完整的面向與考驗,打開受眾從學院走向社會,為其職涯發展的體會能將現實與理想的平衡把握得更加全面。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