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沒有人到過的地方*

文/陳芳玲(藝術評論家)

有洞15-陡梯子的舞台劇  油彩、壓克力、畫布  145.5×112.0cm 2

於是他漂泊在冷漠的人群中,

成為暗影中的光,一點亮斑,

落上陰鬱的景色,是個精靈,

追求真理,也像傳道者般興嘆。

              ——雪萊〈別揭開這畫帷〉

 

2012年「虛擬表徵」、2015年「指尖上的風景」、2016年「煙硝日常」,賴岳宏昔日三次個展無不以各種帶有象徵性的符號建構一超現實末日風景,傳達以媒體作為中介所理解的社會現實。這是站在真實內部的思考模型。

 

打從一開始,一切就被粉飾、隱瞞了。真實被埋藏了,而且是從很久以前便如此。這無關世界真相,不是某位神祇刻意誤導人類,所以我們必須一層層剝開當中的複雜性,而是一個人走到了所有光明的邊緣,必須踏出一步進入黑暗和未知的國度時,或許會選擇相信其中一件事。

 

藝術家賴岳宏服役期間,走入偏鄉,看見高關懷孩子生活樣貌後,產生了與原受媒體馴化的認知形象間的差異,於是將這些孩子們的特質以譬喻之徑轉換為某種生物或物件,如海中適應力最強的哺乳類鯨魚、生命短暫卻美麗的鬥魚、能屈能伸的軟體動物、具有支撐力卻又脆弱的紙船等,置入畫中微弱火光或閃爍星空的異域場景。馬奎斯在《百年孤寂》裡寫著:「世界太新,很多東西還沒有名字,必須用手去指。」人類善於分類,將過去與未來都秩序化,甚至思考的開展也傾向合理化與邏輯化(或許這原本就是我們認識世界的方法與起點),但為了突破,一次次(追求)脫離固有生活軌跡的意外經驗,讓人類得以意識到自己如何身處在世俗判讀的美好生活想像,如同當代的媒體與觀者狀態,在所需糖衣的包裝下,我們如何對真實視而不見。

 

站在那條邊界上,我們該如何對混屯未知的外部加以命名?並且在指向外部之際,讓真實內部得以彰顯,乃至擴張?

 

「真實邊界」展出作品,以「有洞」系列拼接複數空間的結構出發,結合慣有不安、混亂卻平靜的末世景象,誕生新一系列「星屑之海」。

 

《陡梯子的舞台劇》、《燃燒池》、《洵爛波光》、《渡海的旅者》等作展現了數個不同質地與向度的時空處理:藍色既是海洋又是天空,判斷的準則端視觀者先看到具有指向象徵的白色浪濤邊線還是黃色點點星光;格狀鋪排的肌理,隨著散亂於上的紙船與爬行的太空人,曖昧示意不同密度的土壤型態,或砂或土或泥,而格子大小與形狀的變化也帶出不同坡度的高低起伏。延自「有洞」的錯覺感,賴岳宏「真實邊界」個展更成熟地運用德勒茲論述「符號作為一個事件」的基礎特徵,讓真實與虛構的作用交互纏繞——總有一個不斷阻止已得認知的差異存在。影響判讀之餘,這份違和迫使作品意義無法訴諸任何「按圖索驥」的方式,而是個體在真實的極限情境中,逼臨深淵般的自由與虛無,向彼岸的超越界敞開時所獲靈光一閃的啟示。

 

不同過去機械線性切割前述兩者表現,是次畫作還容納更多方向不明的有機曲線,適切地把噴墨灑顏料技法的隨機自由無序特質過渡到相鄰的理性幾何,也助於賴岳宏另一種疊壓複數空間方式企圖累積這一幅幅想像風景的逼真性,如《仙境製造》、《巡洋者的贊禮》、《私語的森林》等,合理化了乍看初見畫作時的空間構成邏輯。然若稍加打量,不單是壓縮複數空間與並置數個平面空間而產生的扁平感,還有俯視觀看全景的疏離感、明滅飄渺圖像的虛無感⋯⋯體悟眼前樣貌乃不符現實的想像風景,輕而易舉。但正是這一「倚靠虛構方能辨識真實,真實卻立即破碎於虛構」的交互作用,反向地讓我們察覺在彼此眼前封藏的秘密。賴岳宏聰明且婉轉地說著一個故事:現代人變得愈來愈不會聽故事了。真實和虛構的事件鋪天蓋地而來,使得我們把一切都當作快速處理的資訊(information),而無法細心推敲每一事件背後的訊息(message)。差異之處,資訊是透明、易懂、被報導者解釋好送到閱聽者面前的,訊息是不透明、晦澀的,必須觀眾自己擔任詮釋者。也就是說,大多數人只接受現成的解釋,不懂得享受開放的詮釋;往往聽完故事,就沒有之後了。聽故事的人沒興趣把故事說下去,等著收看收聽續集就好,絲毫不在意故事的作者——我們僅僅安於當個故事的消費者。

 

畢竟世界真相或說事情原委若能完全參透,簡直一如古羅馬詩人維吉爾所言「何其幸運」。

 

不過,賴岳宏還是把故事說下去了,彷彿說故事的技藝可以修復這個時代的崩壞。只是說書的同時也不放棄說理,「真實邊界」呈現一想像的寓言體,試圖用巨幅的時空尺度,丈量當代自以為是的知識分子妄想抓住世界分分秒秒流變的弊病。

 

體積渺小數量稀少而令人難以體察的太空人,強烈對比著雲煙、天空、繁星、火光、海水、黑夜等不可捕捉元素,它們以近乎無邊無際的巨大姿態,拉高畫面的敘事結構,但作者此舉不是為了擁有上帝一般的全知觀點,而是讓觀眾不斷把注意力從故事疏離開來,望向沒有故事的空無。既突顯長久以來個人面對體制必然以小博大的無奈失衡,又觸發真實於今宛如一微弱且隱藏的存在。藝術家某程度地一反西方啟蒙主義以降對光明的嚮往,好比古印度思想說最快的並不是光,因為黑暗一瞬間就能籠罩世界,人類只是比較容易被光芒吸引,忽略了包圍在四周的是無邊的黑暗。雖然按賴岳宏想來,畫中生物抓取或追逐的光點,與其說是視覺印象較易令人聯想的希望,倒不如偏向他所觀察對象而言的慾望。然而,揮別昔日作品傳達單一價值觀的篤信,「真實邊界」學習一種不下決心的決心,不因任何信仰、學說而停止懷疑,堅定地注視著身內與身外皆是一片混沌——這個世界本身即生產一切意義的「內具性平面」(plan d’immanence),賴岳宏新作的符號「啟示」之意不在躍向彼岸的超越界,而是重建對這個世界的新信念。

 

沉默事物背後,隱藏著更多等待被述說的故事,因此對於空白的閱讀,我們必須學會自己命名。

*取自《沒有人到過的地方:細田守的動畫世界》書名。

有洞12-摘星者 油彩、壓克力、畫布 91.0×72.5cm 2018.JPG
藝術家 Artist
展覽 Exhibition
bottom of page